首页

国内sm论坛

时间:2025-05-29 16:57:38 作者:宁夏银川:民众包粽子迎端午 浏览量:46263

  中新社圣保罗12月4日电 题:华侨华人春节故事:他乡非异客 饮尽是乡愁

 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

  当地时间4日,春节申遗成功。“春节——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”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
  “春节的故事,是旅巴华侨华人历史的一部分。”巴西中国友好协会执行会长、圣保罗前市议员李少玉对记者如是说。

  李少玉正在筹办第20届巴西圣保罗春节庆祝活动。“20年前,圣保罗没有华校,亦无华媒,只有一两家中餐馆,中企没几家,华人也不多,办春节(活动)殊为不易。”李少玉回顾,然而乡情最难舍,春节活动一办20年,今年龙年春节观众数逾30万人次。她还多次带“侨二代”“侨三代”们回中国寻根,“有根,才更有力量在外发展”。

  如今,中巴民众在巴西圣保罗自由区广场同庆春节、共闹元宵,已纳入当地政府出资举办的社区庆典活动。“这是一年一度最中国也最巴西的民间狂欢,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,也体现了巴西社会的包容性。”李少玉说。

  中国热的背后,是中巴关系的厚度不断攀升。日前两国元首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会谈时,共同回顾中巴关系50年发展历程,一致认为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。

  这从包括圣保罗州、里约热内卢州和累西腓市、圣保罗市、里约热内卢市、伊瓜苏市等巴西多地,将中国春节纳入官方节日,可见一斑。累西腓市还将2024年设为官方“中国年”。

  今年甲辰龙年,累西腓城市地标零点广场举行春节灯光秀,中巴文化交织,美轮美奂。侨界亦举行700余人年夜饭。

  “巴西人过春节,这是当地对中华文化的接纳,也是对我们华侨华人的认可。”旅巴25年的累西腓华侨华人协会会长卢功荣介绍说,旅巴华侨华人在社会公益、文化交流、参与选举、维护权益等方面主动作为,“身在他乡,不作异客。”

  “春节已经成为伊瓜苏市文化的一部分。”巴西“瀑布城”伊瓜苏市议会官网发文如是说。

  伊瓜苏地处巴西、巴拉圭和阿根廷三国接壤之地,2023年2月将春节列为官方节日,2024年9月,又将每年3月29日设为“中文日”。今年,伊瓜苏举办“欢乐春节”活动,举世闻名的伊瓜苏大瀑布前,澳门培正中学的小演员们载歌载舞。

  巴拉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促进会会长施弟仔告诉记者,“伊瓜苏的春节,吸引巴拉圭、阿根廷的华侨华人专程打‘飞的’来,走国际亲戚,过中国年。”

  在华侨华人移民史逾400年的秘鲁,在春节前后设立了“友谊日”;全国有上万家中餐馆,中国广东话“吃饭”一词演变为中餐厅的统称;西班牙语“老乡”一词用来专指中国后裔……

  在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主席罗杰文看来,这处处是两国文化交流互鉴的写照,处处是秘鲁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。

  “太公分猪肉,人人有份。”罗杰文告诉记者,春节、中秋、清明等传统节日,秘鲁各会馆以粤菜烧猪为上贡,乡亲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得到一份猪肉,“最为朴素的古制,蕴含最深的乡愁和最饱满的力量。”

  经营着一家高档中餐馆的秘鲁古冈州会馆主席李锦超说:“舌尖上的春节,是爱乡情怀、家规祖训传递的重要方式。”

  “中国的春节以浓郁的家庭和谐团聚气氛,祥和喜庆的特色,感染着全球各地的人们。中国春节申遗成功,将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海外传播。”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高沁翔说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美好回忆!大熊猫“福宝”纪录片将于今秋在韩上映

双方按照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和近期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,就推进中美各领域对话合作、妥善管控分歧进行了坦诚、深入、建设性的沟通,就中东、乌克兰、朝鲜半岛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,一致同意继续落实好“旧金山愿景”,保持各层级交往,进一步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。

吉林舒兰洪灾后及时补种“秋菜” 减少农民损失

下一步,集结中心将持续提升数字化、智能化管理能力,完善基础设施条件,不断释放其运能运力以及综合服务水平,充分发挥“以贸促运、以运促贸、运贸一体”的枢纽经济效应,全力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,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跃上全新台阶。(完)

香港漫游记:新古典主义的法式真丝纱裙 薄如蝉翼甜美轻柔

4月29日,有消息称,特斯拉将使用百度地图提供的高级辅助驾驶地图,用于中国版FSD(Full Self-Drive,完全自动驾驶)。对此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第一时间向特斯拉中国方面进行核实,但未获回应。

中国外交部:中美达成五点共识

“新型消费”一词,出现在了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。报告提出,培育壮大新型消费,实施数字消费、绿色消费、健康消费促进政策,积极培育智能家居、文娱旅游、体育赛事、国货“潮品”等新的消费增长点。

四川巴中: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比赛拉开序幕

未来,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张江高科将以此论坛为起点,为高校师生、创业骨干、国际人才等提供切实指导与资源供给,将各自成熟的孵化体系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转化为助力科创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